群眾在哪里,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。2022年以來,青島市城陽區(qū)將文明實踐、文明創(chuàng)建與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一體謀劃、系統(tǒng)推進,突出抓好“宣傳宣講、道德建設、新風培育、志愿服務”的“四位一體”倡樹格局,讓精神文明之花在活力城陽這片沃土絢麗綻放。
聲聲入心,宣傳宣講有高度
“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,我們要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(chuàng)新,讓中華文化展現(xiàn)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……”7月11日上午,別開生面的“十課百講”孝德宣講在上馬街道林家社區(qū)舉行,宣講團副團長馬磊為社區(qū)居民帶來了精彩一課。
孝德文化活動要開展得更深入、更感人、更有影響力、更具傳播性,必須堅持群眾性,體現(xiàn)創(chuàng)新性,為此,城陽區(qū)組建了由老干部、老黨員、專家學者、道德模范、退役軍人等組成的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宣講團,利用詩歌“頌”、故事“講”、共同“唱”等群眾喜聞樂見方式,深入開展“十課百講”活動60余次,惠及線上線下受眾8萬余人次。
家住流亭街道東女姑山社區(qū)居民楊友材是位老黨員,今年已經(jīng)63歲的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宣講團。“我們共產(chǎn)黨員就是要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,宣傳黨的主張,傳播黨的聲音,講好黨的故事。能被選為宣講團的一員我感到十分高興,我愿用自己的經(jīng)歷與大家一起交流學習。”楊友材說。
如今,城陽區(qū)已經(jīng)廣泛開展講理論、講黨史、講故事等各類“聲”動宣講活動300余次,創(chuàng)新宣傳方式,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所、站)開辦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大講堂,依托融媒體中心開設線上微講堂,開展線上宣講74期……一次次深入淺出的宣傳宣講,一場場觸及靈魂的紅色教育,讓理論“飛燕”飛進了尋常百姓家。
人人可為,志愿服務有溫度
5月10日上午10點,城陽街道大北曲后社區(qū)9號樓的志愿樓長紀秋芬?guī)еt(yī)務人員,來到劉蘭香老人的家里,為她行動不便的老母親做核酸檢測。平常,劉蘭香老人有什么需要,只要按一下手中的“一鍵呼叫”終端,志愿樓長紀秋芬就會隨叫隨到。
“這個東西就是俺老年人的寶貝,能救了俺的命!”劉蘭香對手里這個手機造型的橙色小終端推崇備至。上面只有三個按鈕,便于老年人操作。小小的設備終端可以一鍵呼叫社區(qū)志愿樓長和社區(qū)健康檢測平臺,獨居老人一旦疾病發(fā)作,可以一鍵呼救;日常采買,維修打掃,也可以一鍵呼叫。
劉蘭香說的這個能救命的橙色小終端,就是城陽區(qū)專為老年人研發(fā)的“一鍵呼叫”設備終端。大北曲后社區(qū)為社區(qū)65周歲以上和獨居老年人、殘疾人共約270人配發(fā)了這種“一鍵呼叫”終端,12名志愿樓長為老人們提供“管家式”服務:打水、買藥、買菜、測血壓……
“依托全國首個文明實踐積分平臺和志愿服務‘網(wǎng)約’模式,我們在6個社區(qū)推廣志愿服務‘一鍵呼叫’系統(tǒng),為65歲以上老年人、獨居老人、殘疾人解決生活服務保障、陪伴等需求3700余個。”城陽區(qū)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負責人王升介紹說:“如今,文明實踐服務做到老百姓心坎上,豎大拇指的人多了,加入志愿者隊伍的人更是越來越多,截至目前,共有近13萬名市民注冊成為志愿者,線上線下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近千場次。”
生生不息,新風培育有熱度
對許多青年來說,忙活婚禮往往是“快樂并痛著”。昂貴的婚慶策劃、禮儀、化妝、車隊,繁瑣的酒店流程、酒席細節(jié)、上菜習俗,成為新人們“甜蜜的煩惱”。面對青年的結婚“痛點”,一場“喜事新辦、新事簡辦”的新時代文明婚禮新風,在城陽區(qū)興盛起來。
8月16號上午9:38,在城陽區(qū)新時代結婚禮堂里,伴隨著浪漫的婚禮進行曲,三對新人緩緩的走上舞臺,頒發(fā)結婚證、證婚、拜堂、贈送書法箴言,整場婚禮流程簡約,形式新穎,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神圣而又美好的儀式。
依托全省首家新時代結婚禮堂,城陽區(qū)為新人免費舉辦富有儀式感、喜慶感、浪漫簡約的新時代婚禮,深受廣大青年特別是新市民歡迎。結婚禮堂從2018年11月正式啟用至今,已為近300對新人舉辦新時代婚禮,傳承發(fā)揚著現(xiàn)代、文明的新時代家風理念,也讓新時代婚禮真正引領婚慶新時尚。
周長東和鄧曉晗是第一對在城陽區(qū)新時代結婚禮堂舉辦婚禮的新人。“簡約但不簡單。”周長東說,婚禮儀式雖然只有20多分鐘,但通過視頻網(wǎng)絡直播,煙臺老家的親戚朋友都看到了儀式,特別滿意。如今,周長東和妻子已經(jīng)有了愛的結晶,而這場新式婚禮成了他們最甜蜜的回憶。(通訊員 茍小妹)